细小颗粒物
1.PM2.5
PM2.5一般指细颗粒物,西安排烟管道在医学和环境领域一般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当量直径小于和等于2.5m的可吸入颗粒物,其危害性主要是可以通过人体呼吸随体外空气进入肺泡,进而进入循环系统,在血管和身体内各个脏器处制造异常,引起病变。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细颗粒人为源主要是燃料燃烧或废弃物处理,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过程、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以及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等。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由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造成的。在发展中国
家,煤炭燃烧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没有安装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燃烧柴油的卡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在室内,吸烟是细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此外,西安排烟管道一些研究人员也认为热电厂的废气处理采用的湿法除硫工艺也是导致我国室外环境中PM2.5浓度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暴露在细颗粒物环境中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癌。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3,就会使死亡风险上升。空气中PM2.5浓度每增加10g/m3,总死亡风险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概率明显升高。
2.PM10
PM10一般指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约10m的颗粒物。这类污染物在环境中随空气飘浮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都相对较大。其来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物、路面材料经过碾磨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埃。PM10级别颗粒物可以随着人体吸入的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并在其中累积,西安排烟管道在肺部为细菌和病毒提供抵抗人体免疫的空间。生态环境部将PM10作为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